壽材鋪里話舊俗
壽材,又稱老房子、大房、壽器,在人生前不稱棺。老西寧人做壽材有許多講究。一是選好日子,一般選在閏年或閏月之時,一并做壽材、置壽衣,以為增壽添福。民間認(rèn)為,三年一閏,余日積累而成,在這個日子做壽材可以添壽,亦有“閏年閏月一百歲”的說法。二是選好木料,做壽材多用柏木做蓋和幫,壽材蓋至少厚兩寸以上,前高后低,壽材兩邊要箍成鼓形,壽材的底要用柳木,取其松柏常青,留子留孫之意。三是親友賀喜,慶賀添壽。壽材做好之日,還要給匠人(包括木匠、油畫匠)分別抬壽盤半幅(即饅頭6個),長紅布綾一條,坐斗一升(糧食7公斤左右),現(xiàn)金若干,稱“花紅例施”。
一開始做壽材的時候,匠人先用錛子在原木上砍一下,以木屑飛出的遠(yuǎn)近占人壽的長短。子女要為父母制作壽衣,衣料以純棉或麻類為主,忌用綢緞。壽衣做成后,選一個吉利的日子讓老人穿戴,以示生前穿啥,死后就穿啥。民間還有俗語:“生前穿老衣,能活九十九”。
過去,老西寧人還給德高望重的杰出人物,請木匠大師傅特制“八臺轎”坐式棺。棺木的外形似八卦亭,頂部為寶塔型,高約五尺,內(nèi)寬兩尺見方。棺后有活動插板,可安放遺體,棺外有廊坊,十分精致。底座大于棺身,呈八角形,角上篆刻壽字。葬時,先挖寬敞墓穴,后在穴壁打大于棺材的偏洞,下棺后,再用磚箍為塔形,最后掩土埋葬。(滕曉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