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海民俗志》和《青海省志·社會科學志 (1993—2010)》榮獲第二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
時間:2023/11/24 14:24 已瀏覽:15098 次
近日,中共青海省委、青海省人民政府印發(fā)《關(guān)于表彰第二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的決定》,由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策劃編纂的《青海民俗志》和《青海省志·社會科學志(1993—2010)》榮獲第二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。其中,《青海民俗志》榮獲第二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(哲學社會科學類)著作類一等獎,《青海省志·社會科學志(1993—2010)》榮獲第二屆青海省科學成果獎(哲學社會科學類)著作類二等獎。 《青海民俗志》是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策劃編纂的青海省特色志書之一。編委會主任楊松義、高煜,主編趙宗福,副主編米海萍、霍福。該志于2016年3月啟動編纂,2021年2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,148.1萬字,共分4冊,上限溯自史前時期,下限截至2016年底。志書采用編章節(jié)體,章下設無題序,正文設物質(zhì)生產(chǎn)民俗、物質(zhì)生活民俗、社會組織民俗、社會生活民俗、口承民俗、特色民俗、機構(gòu)與人物、民俗文獻8編。卷首設凡例、序,輯錄55幅圖照;主體內(nèi)容設綜述,大事記略,專志8編27章,隨文附圖照144幅;卷末設附錄、后記。該志以民俗學話語體系為根本,以普通地方志形式為載體,以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為特色,對青海民俗文化做了較為完整、系統(tǒng)和立體的梳理。卷首綜述宏觀記述本省概貌、民俗文化基本形態(tài)、淵源流變及其功能和特征。大事記略縱述青海從遠古至2016年的民俗文化大事。各編對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事項分門別類,翔實記述。作為對青海地方民俗文化進行忠實記錄和深度描述的新創(chuàng)志書,志書的編纂既是民俗學理論與地方志理論有機結(jié)合的新的嘗試,也是完善和提升志書編纂形式的新探索。 《青海省志·社會科學志(1993—2010)》是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規(guī)劃編纂的第二輪青海省志分志之一。承編單位為青海省社會科學院,編委會主任陳瑋、索端智,主編陳瑋、孫發(fā)平,副主編馬起雄、代辛、張生寅。該志于2018年5月啟動編纂,2021年3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,94.9萬字,是1999年出版的第一輪《青海省志·社會科學志》的續(xù)志,上限為1993年,下限為2010年。志書采用章節(jié)體,章下設無題序,正文設哲學研究、經(jīng)濟學研究、科學社會主義研究、中共黨史黨建研究、法學研究、社會學研究、文化建設研究、管理學研究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研究、民族學研究、宗教學研究、藏學研究、歷史學研究、考古學研究、文學研究、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、語言學研究、藝術(shù)研究、新聞傳播學研究、檔案學·圖書館學·情報學研究、研究機構(gòu)·學術(shù)團體和隊伍建設、科研管理與學術(shù)活動22章87節(jié)。卷首設青海省行政區(qū)劃圖、《青海省志(1986—2005)》卷目、序、凡例、編纂說明、輯選圖照76幅,主體內(nèi)容設概述、大事記、專志、社會科學人物、附錄、編后記。該志按照社會科學學科分類謀篇布局,以學科發(fā)展事實和學術(shù)成果為主線,翔實記述了斷限內(nèi)全省社會科學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歷程及取得的成就,做到了思想性、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統(tǒng)一。 近年來,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關(guān)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,牢牢把握記錄新時代、服務新時代的歷史方位,充分發(fā)揮地方志“存史、育人、資政”的作用,立足省情實際,深入挖掘全省各類地情資源,形成了一批卷帙浩繁的方志文化成果。下一步,將持續(xù)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關(guān)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,緊緊圍繞新階段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,努力在打造堪存堪鑒、資政輔治的精品佳志上下功夫,用心用情用力講好青海故事,奮力為厚植“懂青海、愛青海、興青海”情懷作出方志貢獻,為“六個現(xiàn)代化新青?!苯ㄔO添磚加瓦。 (業(yè)務指導處 李海鵬)